膜结构市场有待成熟,我国用钢结构不合理

  对于景观膜结构的认识,把它当裁缝做一件衣服来看就很简单,很容易理解。首先是选择面料,是选好的还是差点的面料,这是关键之一。有些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加上业主对膜结构缺乏足够的了解,选用了不适合的膜材,影响了膜结构的质量。选择较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来做膜结构对于质量有时也有区别,小公司通常用工程做试验,这次是用韩国的膜材试试,下次用德国的试试,再下次用其它的,经常换膜材。但有实力的公司,如果要换膜材,首先会对将要使用的膜材进行大量的试验,做完以后认为这个膜材可以用才用,如果测试下来有问题,会反馈给业主,如果对方还坚持要用,就让他用,但如果实在太差了,对方还是坚持用,我们会选择放弃这个项目。
  膜材分两大种类,一种是永久性的,PTFE膜材,里面是玻璃纤维,外面是PTFE树脂,防火性能比较好,属于阻燃性材料。还有一种就是PVC类的,里面是涤纶纤维,外面是PVC,但是PVC容易脏,所以外面做了自洁处理,涂上了氧化钛。这两种膜材是完全不同的,前一种被认为是永久性的,后一种叫半永久性的。永久性的耐久性比较好,可以用数十年,但PVC膜一般在国外用到7-12年就不行了,所以在国外一些大的建筑,比如体育场馆一般不会考虑用PVC膜材的而选用永久性膜材,临时性建筑,比如博览会,用半永久性的比较多。但是在国内,有许多体育场都在用PVC,很有问题,因为体育场的设计年限一般会超过50年,而PVC膜材只能使用10年左右,到时候需要更换屋顶,到那个时候它的代价是比建造一个新屋顶还要高了,因为建的时候脚手架什么都在的,现在更换屋顶膜材还要重新搭建、拆卸,很麻烦。但是国内许多项目是政府项目,从当时的投资考虑而没有长远计划,使得除了一些重点项目,比如上海八万人体育场,F1赛车场等之外,90%的膜结构使用PVC膜材,长远来看,问题应该说是相当严重的。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原因,其次是对膜不够了解,还有就是膜结构公司造成的。国内现在大概有大大小小的膜结构公司300来家,但是能够做PTFE的大概只有3家,也就是只有1%的公司能够做PTFE,更多缺乏技术力量的小公司因为做不了这种永久性的膜结构,它根本不会告诉业主还有更好的、更适合的膜结构可用,这也是造成现在国内永久性建筑还在大量使用半永久性膜的重要因素。
  国内景观膜结构公司大约从1998年开始大量出现,由于当时没有经验,根据国外照猫画虎,出了一批所谓的垃圾建筑,而到今天,又迎来了一个恶性竞争的非常时期,很多公司没有什么业务,相互恶意压价,但她认为这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不会影响到中国膜结构大的发展趋势。市场会越来越规范,大浪淘沙,留下的总是各方面都优的企业。

  目前,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呈现出用途广泛和用钢量大的特点,钢结构的优越性已经从先进国家的实际应用中得到肯定。钢结构广泛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和大空间建筑,量大面广的中小型工业、商业、社区、文教卫生等建筑,以及大部分的低层非居住型建筑中。在欧洲、美洲、日本、台湾等地,厂房兴建全部采用钢结构。在美国,大约70%的非民居和两层及以下的建筑,均采用轻钢架体系。钢结构的广泛应用,拉动了建筑用钢量的不断增长。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钢结构用钢量已占到钢产量的30%以上,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约40%以上。
  目前,我国钢结构体系,无论在使用量和应用范围上,还是在成套技术标准上,都和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我国年钢产量虽然很高(高达1.2亿吨),建筑用钢似乎很大(占钢产量的30%左右)。但是,我国用钢结构不合理。大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混结构,真正钢结构的用钢量只占建筑用钢的1.5%左右。 钢结构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也仅限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厂房和试点住宅小区。在住宅方面,真正实现大规模生产应用的钢结构体系还是空白。
  钢结构体系住宅成套技术,由于过去缺乏技术引导,市场需求没有达到产业化程度,因此,我国的相关产品功能性单一,工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还不能满足住宅产业化标准的要求。目前,该技术零散而不系统,技术水平及标准参差不齐,不配套,需进一步研究创新并进行整合。